
生活里总有人吃中成药没效果,不是药不对症,而是没摸准“时辰配伍”的门道。就像种地要按季节播种,吃药也得顺着身体的“生物钟”来——早上阳气升,得补阳助气;晚上阴气收,要滋阴养血。“早金匮晚六味”“早归脾晚归芍地黄”这些搭配,正是摸准了这个规律,让药效顺着身体节奏走,自然比单用一种药更管用。不过得先说明,“作用不止翻个倍”是基于对症的前提,要是体质不对、时辰搞错,不仅没效果,还可能打乱身体平衡,盲目搭配风险不小。先说说“早金匮晚六味”,这组搭配专门针对“阴阳两虚”的人。金匮指的是金匮肾气丸,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肉桂、附子,温补肾阳的同时还能滋补肾阴,就像早上给肾这个“小火炉”添柴,让阳气慢慢升起来,适合早上起来总觉得手脚冰凉、没精神的人。六味地黄丸则纯是滋阴的,晚上吃能帮肾收敛阴液,就像给炉子加个挡风板,不让阳气耗散太快,适合晚上睡觉盗汗、口干舌燥的人。小区里的刘大爷就是典型的阴阳两虚,早上怕冷,晚上盗汗,之前单吃金匮肾气丸,晚上更燥;单吃六味地黄丸,早上更冷。后来医生让他早上吃金匮肾气丸,晚上吃六味地黄丸,坚持了两个月,手脚暖和了,盗汗也没了。他说这就像给身体“早晚加餐”,早上补阳,晚上滋阴,刚好对上了身体的节奏。但这组搭配不适合单纯阴虚或阳虚的人,比如单纯阴虚的人早上吃金匮,准会上火;单纯阳虚的人晚上吃六味,只会更怕冷。再看“早归脾晚归芍地黄”,这是给“心脾两虚兼肝肾阴虚”的人准备的。归脾丸由党参、白术、黄芪等组成,能健脾养心、益气补血,早上吃能帮身体“启动”气血运行,适合早上起来头晕眼花、浑身没劲儿,甚至有点心慌的人——就像给身体的“发动机”加燃料,让白天有精力干活。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当归、白芍,既能滋补肾阴,又能补血活血,晚上吃能帮身体修复损耗的阴血,适合晚上睡不好、脸色苍白,还总觉得腰酸的人,好比给身体“夜间修护”,让阴血慢慢补回来。邻居王姐之前总觉得累,白天心慌,晚上失眠,脸色也差,单吃归脾丸,晚上更难睡;单吃归芍地黄丸,白天更没精神。后来按“早归脾晚归芍地黄”的法子吃,一个月后,白天有劲儿了,晚上也能睡踏实,脸色都红润了。但这组搭配也有讲究,要是体内有湿热,比如舌苔黄腻、大便黏马桶,吃了归脾丸只会把湿热堵在身体里,越吃越胀;要是肝火旺盛,比如爱发脾气、口干口苦,吃了归芍地黄丸,肝火也压不住。很多人觉得中成药搭配简单,照着网上的说法就能吃,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。首先得辨准体质,比如“早金匮晚六味”要的是阴阳两虚,“早归脾晚归芍地黄”要的是心脾两虚兼肝肾阴虚,差一点都不行。其次要守对时辰,早上7点到9点是胃经当令,吃补阳、补气的药吸收最好;晚上7点到9点是肾经当令,吃滋阴、补血的药刚好能被肝肾吸收。要是早上吃滋阴的药,身体阳气没升起来,根本吸收不了;晚上吃补阳的药,阳气散不出去,准会影响睡眠。之前有个朋友,觉得自己气血虚,就照着“早归脾晚归芍地黄”吃,结果吃了一周,肚子胀得难受,后来才知道他脾胃有湿,归脾丸里的滋腻成分把湿气堵了。还有人把时辰搞反了,早上吃归芍地黄,晚上吃归脾丸,结果白天更累,晚上更失眠,这就是没顺着身体节奏来的缘故。另外,中成药搭配也不能长期吃,体质调理得差不多了就得停,或者减量巩固。比如“早金匮晚六味”,阴阳补平衡了,再吃就会导致阴阳失衡;“早归脾晚归芍地黄”,心脾、肝肾调好了,继续吃只会增加脾胃负担。就像给花浇水,旱的时候多浇点,浇透了就得停,不然会烂根。咱们别觉得中成药搭配“作用翻倍”就盲目试,得先找医生辨准体质,搞清楚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些搭配,再按时辰吃。毕竟是药三分毒,搭配对了是“助力”,搭配错了就是“负担”。那些传得神乎其神的搭配,都是基于“对症”和“顺时”,少了这两个前提,再厉害的搭配也没用。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顺阳网-炒股配资服务网-杠杆炒股-实盘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